乡村振兴,井研扬帆竞潮头
王英王晓霞
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时,地处川西南的井研县积极响应,创新思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挖掘乡土文化,建设新时代新农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思路,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红花村、周坡村、蒲亭画村等一批示范村不断涌现。年,井研县行政区划调整,将原27个乡镇调整为1个街道14个镇,通过连片打造、统筹推进,进一步凝聚活力,特色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发展。年,井研县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传承星火,新农村建设排头兵
位于井研县北部的周坡镇,为井研红色文化发祥地。年春夏间,井研县第一个党支部在井研拱辰乡(今周坡镇周坡村)建立,据考这是井研县境内最早的党支部。年行政区划调整,原大佛乡、乌抛乡并入周坡镇。红色基因,一脉传承,用时数十年“穿山引水灌井研”的都江堰引水工程——大佛水库扩容,以及左右干渠建成使用,打破了井研“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用水瓶颈。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周坡镇着力打好“生态宜居”牌。保留乡土原味,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周坡镇在乡村振兴中脱颖而出的法宝。周坡镇牢牢把握“留得住乡愁,记得住情怀”的田园乡村元素,在周坡村打造示范村。该村以柑橘产业为龙头,带动生态发展。随着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人们更加向往诗画般的生活,于是,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成为现实,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大家对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充满信心。自此,周坡镇创新提出“五大发展模式”,创建“整体统一建造风格、特色柑橘产业、红色文化产业、农耕文化产业”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地标”点,将周坡村打造成“留得住乡愁,记得住情怀”的田园乡村。山上发展林业,山间种植蔬菜,田间养殖生态鱼,形成以蔬菜、渔业、名优树木、水果、畜牧等种养业为基础的田园经济、都市农业,其中七彩蔬菜园、乡野渔乐园、林间驿站、观光亭、休闲走廊成为特色体系;香樟、桂花等多亩优质名贵苗木为旅游奠定良好基础,形成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和发展经济林果的理想基地,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年以来,周坡镇通过政府引导、集体运作、业主承包、农户参与等举措,深挖撂荒地、低效林潜力,实施连片发展和规模种植,现已新增粮食种植面积亩,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开了新局面。同时,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培育新乡贤文化,用好周坡村史馆、石马村史馆等载体,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化“星级文明户”“洁美家庭”等各具特色的评选创建活动,乡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周坡村先后被评为年全国文明村镇、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龙桥村、大河村、团山村被评为年度市级“四好村”;石马村被评为年度市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积分管理,撬动村民积极性
位于井研县东北部的研经镇,又名研经湾(意为研经学经的地方),是农业人口大镇、农业经济强镇、国学文化重镇。研经镇国学文化底蕴丰富,曾哺育经学大师廖平、辛亥革命元勋熊克武等名标青史的历史人物,拥有熊克武故居和恐龙化石等历史自然遗迹。先后被列为乐山市特色小镇、乐山市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新增试点镇。
研经镇紧紧围绕建设“历史文化特色小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宜居乡村先行区”发展定位,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打造国学小镇品牌,廖平经学堂建成投用,熊克武故居被命名为民革党史教育基地;聚焦“五大振兴”,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致富增收,基本形成以粮猪为基础,以百亩珍稀林木、千亩蚕桑、万亩柑橘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农旅融合发展产业。年,研经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
在乡村治理方面,坚持“一核三治一平台”工作思路。王家沟村率先探索“互联网+积分制管理”治理手段,形成“德治纯民风、自治顺民心、法治解民忧”治理新路径,先后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等荣誉。年,王家沟村建成乐山首座村级帮扶友谊纪念馆,展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果。
文旅融合,打造示范新典型
研城镇自明洪武六年()被作为县城所在地并延续至今,是井研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条件优越,发展基础良好,素有“川南通衢”“盐马古道”之美誉。年拆乡并镇,更名为研城街道(研城镇和高滩乡合并而成)。
年5月,茫溪河生态补水项目——井研县研溪湿地公园正式动工建设,由北到南跨越研城镇宋高山村、建新村和千佛镇共裕村、瓦子坝村,占地面积亩。作为茫溪河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溪湿地公园如今是乐山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年2月春节起,正式对外开放部分区域。年5月至今,在研溪湿地公园播放音乐喷泉场,累计观众54.6万人次;举办“研为百姓大舞台”特色文艺汇演30场,累计观众6万人次。年9月至今,开放廖平经学堂,传承国学经典,累计参观人数1.5万人次。年3月,研溪湿地公园被认定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蒲亭誉嘉州,亭楼醉浅丘。画景四时游,村居忘尘忧。”“蒲亭画村”并不是一个行政建制村,而是井研县以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为契机,对相邻的建新村2个小组和新兴村5个小组进行全域规划,形成的一个毗邻研溪湿地的自然村落。村落以“农民画的创作基地、农耕文化的体验区、城市休闲的拓展区”为定位,配套建设水上栈道、叠水瀑布、观景平台、节庆广场、蒲亭公园、足球场、森林步道、采摘花卉园、儿童乐园、户外拓展中心等娱乐观光设施,着力打造具有农家特色的餐饮美食。在蒲亭画村已建成旅游干道和森林步道16.4公里,农耕体验区和水果采摘园3个,“农家乐”2家。该村是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井研县政协书画院、井研县作家协会、井研县老年人书画协会等城乡农民画社团的定点创作基地,并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基层治理示范村。
近年来,研城街道聚焦精致县城建设,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全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新发展新提升,产业发展势如破竹,集体经济稳中求进,项目建设跃马扬鞭,乡村振兴呈现新气象。
古风古韵,创建“井研样本”
百年柚乡,醉美千佛。千佛镇是井研县工农业大镇、文旅古镇,是井研县机械铸造和食品两大工业园区所在地。境内“台柚”相传为清朝雷轮巡台湾带回种植于家乡,台柚仙果曾闻名全省,年井研曾举办“台柚节”。“雷畅故居”现为井研县唯一一家AAA级景区。千佛镇开创“以文化育产业”的文化强镇发展道路,年3月被评为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千佛镇民建村核心区占地2.8平方千米,拥有川西南最大民居——雷氏民居和雷氏宗祠、千佛古街、千佛寺等文化历史厚重的古建筑。梅家湾台柚承载着“九子十翰林”“师傅修千佛徒弟修大佛”等民间传说,西南民居活化石的古典建筑风格以及千佛古街的民俗风情,形成梅家湾台柚区—雷畅故居—千佛古街—千佛寺精品旅游环线,将赏美景、品名柚、沐国风、游古街、尝美食、观古寺、歇民宿串联起来,凸显千佛镇国学古风、佛学古韵、美食文化以及古镇精髓。行走其间,犹如回到明清年代。已建成历史文化旅游干道10余公里,台柚产业园1个,茶餐厅1家。
古建筑的重生、乡村文化的唤醒,也为民建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带来全新的“解题思路”。年千佛镇民建村获“四川最美古村落”,成为乡村振兴的“井研样本”,年雷氏故居被评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千佛镇投入资金万元用于民建村黑化道路、修建文化广场、风貌塑造、景点打造等。经过风貌塑造等项目实施和农户自行修建的民建村民居群落,与雷畅故居、千佛古街交相辉映,基本形成川西特色风格的村落民居群。年正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文化扶贫,立足本土有风味
竹园镇俗称“竹园铺”,因“修竹繁茂成园林”而得名。早在清初,竹园古铺便是川南盐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商埠重镇,素有“川南驿站”之称。古铺老街长约米,为青石古道,两侧有小青瓦房余间,鳞次栉比、韵律独特,富有川南特色,蔚为壮观。
竹园镇位于四川省南部井研县东南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分属荣县、井研、犍为三县。年划归井研。竹园镇是国家级重点集镇,是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卫生集镇。成都战役首战遗址“乐山竹园烈士纪念园”就建在竹园镇烈士村。乐山竹园烈士纪念园已成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坎上文化绽放魅力,乡土乡情铸就辉煌。竹园镇高石坎村,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开展花园、菜园、果园建设,从道路到庭院、从室外到室内清洁环境、美化庭院,打造“坎上人家”;发展庭院经济,打造“坎上铺子”和“坎上美食”。鼓励农户自主种植柑橘、茶叶,养殖生态猪、鸡、鸭等家禽,注册“坎上铺子”商标,通过翼家小厨平台、天虎云商平台,实现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成立“自然鲜”农家乐,推出霍麻豆花、红烧田鱼特色菜肴,突出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繁荣乡村底蕴,打造“坎上文化”。深入挖掘高石坎“一脚踏三县,福禄寿禧财”的山地原乡文化,展现高石坎村人古朴勤奋的民风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成立高石坎村文化艺术团,每周日定期编排旱船、快板、歌舞等,引导群众崇尚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示范带动助力文化扶贫,高石坎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乡村文明建设,打造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美丽乡村,闯出一条致富奔康、振兴乡村的“高石坎路”。高石坎村年3月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年1月被命名为“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抱团发展,示范园成网红打卡点
三江镇因茫溪河、月波河、南河三条河交汇于驻地集镇,故而得名。位于四川省井研县西南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系犍为县三江乡,年划归井研县。井研是个“恐龙窝”,北京自然博物馆“镇馆之宝”马门溪龙就出土于三江镇。境内三江宋塔,始建于宋淳熙年间,至今有多年历史,是县域内唯一的现存时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宗教建筑,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发掘的宋代金井坪古墓被列为井研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江镇交通便捷,国道、和仁沐新高速、乐自高速、连乐铁路穿镇而过,为三江镇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全镇3村共同出资成立四川省花树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片流转土地亩,发展火龙果和樱桃采摘、稻鱼稻鸭稻虾综合种养产业,打造花树湾休闲采摘·生态垂钓体验区,年实现销售收入54万元。年联合“乐山63号营地”打造农文旅体研五位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项目,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以“63号营地”营业收入的20%作为四川省花树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济收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倍增。新胜村、三江村、解放村分别建立集体经济产业园区亩、亩、亩,发展高端水产、藤椒、黄花风铃木等特色农业,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4.9万元。以农产品冷链分拣配送中心项目为载体,率先试点盘活黄志成小学闲置资产,成功引进井研县欣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与三江村成立的井研县飞渡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村企合作示范基地。
生态垂钓、休闲采摘、插秧节、啤酒龙虾节、“63+3”露营基地项目、团建体验以及三江美食,吸引了大批游客周末游、假日游,日均游客流量达到上万人。年底,三江镇村民人均收入达3万多元。年,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对三江镇乡村振兴进行专题报道,展示了三江日新月异的变化。
百里产业,千丘一果品千秋
井研柑橘历史悠久、风味极佳。据《禹贡》记载,早在多年前的夏朝,云、贵、川等地生产的柑橘已列为贡税之物;据《广志》记载,井研柑橘“大如升、色苍黄”。井研独特的地理、土壤、气候条件,丰富的栽培技术经验,形成“井研柑橘”风味极佳的品质特征。
井研“百里产业环线”以杂柑产业为主、生态种养循环及农旅融合发展,采取“绿色+农业+旅游+文化”模式,从果、畜、渔、蔬的循环基地,到专家大院、良繁中心、冷链物流,再到文创基地、乡村民宿、康养中心,绿色理念、智慧产业、共享经济在这里深度演绎。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依托以柑橘为主导的百里产业环线,打造繁荣村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培育长山湖民宿村、橘乐园星级农家乐等10余处以农业为主题的农旅精品公园,休闲设施配套完善。加强对井研柑橘的宣传,将井研柑橘品牌的宣传融入井研的历史文化、体育赛事、旅游推介、文化艺术创作和表演、各类会展、节庆等各个领域,并作为一条主线之一予以宣传。创作《百里产业柑橘甜》MTV,编排舞蹈《橘子姑娘》,组织创作农民画,组织实施柑橘采摘节庆、走出井研等活动30余次,大力提升井研柑橘品牌的内外价值。“百里产业环线”成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的脱贫攻坚文旅扶贫典型案例。
井研县委县政府配套打好“组合拳”,支农资金“拨改投”、金融支持“量身订”、社会资本“多方进”,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广粮经复合、种养结合、产业融合。井研柑橘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品牌影响不断扩大。井研县先后获得全国优质柑橘生产地、全国柑橘30强县等荣誉称号,春见、爱媛38获得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证书。实施“双品牌”战略,集中打造“井研柑橘”区域公用品牌,企业注册“超果”“顺溜血橙”“橘色天香”“席果”“七盘山柑橘”等13个品牌。年“井研柑橘”荣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井研县统筹规划新的乡村发展蓝图:立足“一片区一主业一特色”划片导向,遵循中心带动、规模大小、设施配置、交通联系、产业发展需求、“三区三线”等划片依据,北部以发展绿色种养为主,中部以发展农耕文旅为主,南部以发展产业加工为主,形成“一环一带一走廊”县域乡村产业布局和“3个镇级片区、32个村级片区”的镇(村)片区划分,打造周坡绿色种养片区、研城农耕文旅片区、马踏产业加工片区。聚力发展,连片打造,凸显特色,奋力争先,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井研大地铺展开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英(井研县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王晓霞(井研县融媒体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