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研雷畅故居这次要火遍全国啦

  10月10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核定情况公布。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第八批国保共达处,四川共有32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截至目前,四川国保单位已达处,在全国名列前茅。

薇薇兴奋的告诉你

乐山入选2处

其中1处就是我们井研雷畅故居

井研雷氏民居

(图据无限乐山网)

来源:川报观察

薇薇为大家找来了

雷畅故居一些有趣的故事

希望你能分享给更多人

让更多人来到我们井研!

此处明清民居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只在文革时期被沦为教育基地),不但是完全没有商业化,连门票都不需要。位置也好找——从成都出发2小时不到,并且离高速路口不远。

先来说说它的历史——雷畅,乾隆年间的清朝内阁侍读学士。根据《光绪井研县志》记载:「“雷畅,字燮和,号快亭……乾隆三十四年,授为内阁侍读学士。」。

对于其故居,书中则是这样描述:「(雷畅在蜀地有春园一座),园有池、四周种植奇花异木,池中奇石为埠,建月到亭、香光阁在上面,香林梅坞,极幽丽之极,名彦雅游,解水流连,颇积一时之胜。」。

雷畅本人名气不算很大,而其故居最有名的则是民间讲述其一家「九子十翰林」的典故(「九子十翰林」:传说,雷畅的九个儿子饱读经书,聪慧过人,先后成为翰林院翰林,就连唯一的女婿也中了翰林。)。

在前面也说了,该地最有价值的,是其典型川西明清民居的建筑(其实应该说官僚建筑的典型吧,毕竟寻常人家是住不起如此规模的大户)。因此风景不算大好,却是个适合喜欢探访古迹,写生画画的人来好地方。

雷畅故居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纵横中轴线为基准。所有的主建筑(包括大门在内),都建立在中轴线上,采用「大门-花厅-堂屋」三进布局,依次变高,次建筑则左右对称。

在这类建筑中,大门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彰显主人身份的特殊符号。不过经过岁月洗涤,大门已显得斑驳,加之鲜有人迹,着实让人有「堂前旧燕」之感。

大门进入故居后,是一个大平坝,进平台上阶梯后进入前厅,然后经天井进入花厅。花厅作为主人会客休闲之处,也是隔断内外厅的标志。据考,雷畅故居的花厅足足有14㎡。

作为中轴线上最后一环,堂屋也是位置最高的处所,可以俯瞰全局,位置至高无上。不但是家庭生活重心部分,也是家族权利的象征。雷畅故居的堂屋还摆放着几把老式的椅子,斑驳之处,却也是很有特色。

从堂屋出来,可以看到两侧耳房外宽阔的廊檐、撑拱、以及门窗棂格等,其雕刻也是栩栩如生,经过百年风霜,却也算保留的也算完整。和堂屋地位不同,但一进一退,反而显得十分具有层次感。

川西气候向来润湿易潮,尤其夏天更是闷热无比。因此雷畅故居正是有着有适合川西湿润气候的天井,利用穿堂风改善夏天潮湿闷热气候。

你可以想象,夏日夜色将晚,家中少女奔跑于天井之中,挥舞着轻罗小扇,扑朔着流萤点点。一阵穿堂风过,轻纱起舞,月色正好……如此旧景,多么美好。

天井有「上授阳光雨露通于天,下顺天地精华基于地」的风水内涵。所以说,古人就是这么巧妙,在外改善居住条件不说,还会为此凑一个吉利的内涵,委实有趣。

如今的故居各个天井之中,仍摆放了些盆栽。冬日的川西虽还是有些枯朽,却不似北方那般凋零。腊梅至少还是开着的,盆栽也是墨绿,加上故居向来人迹罕至,偏房的地上总铺满苔藓。想来所谓「苔痕上阶绿」,大概就是这种景致。

除了故居本身,附近一座名为「倒石桥」的古桥也是一道美景。最有意思的是,该桥与雷氏家族还有一段传说。

(上图为网络图片)

说是那雷氏一族虽成了大户,却对昔日恩人不善。此人恰好是一名道士,为报复雷氏一族便在离雷氏一家不远处修了座桥,桥的附近又修了座塔,塔的倒影与桥相交,宛如弓箭一把,直射雷氏一家。而那雷氏后人受此诅咒,不再兴旺……

(上图母亲友人拍摄)

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传说,并无从考证,大家也当个故事来听即可。

雷畅故居详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