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6月21日,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长春村,乐山市悦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里,数台收割机正在对余亩玉米田进行收割。 “今年1月,这里还是一片杂草枯树。”基地负责人罗凯说,年初公司作为整治主体被引进来接手这片撂荒地,整治后开展粮食种植。 保护耕地资源,促进粮食扩面增收,今年乐山对全市撂荒地进行了情况摸排,部署了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复耕率已超过70%,“年内完成动态清零。”乐山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张羽说。 不仅要“唤醒”撂荒地,更要为它们注入活力,从此不再“沉睡”——这是乐山撂荒地整治工作的重点。怎么做?近日,记者跟随乐山市农业农村局撂荒地整治督导小组成员,走进田间地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晋朝定标准一本台账摸清“家底” 6月17日,督导小组来到位于井研县研城街道的同心村。看见道路旁有一块田地长满荒草,督导小组成员蹲下身去观察。 “地里还有培肥的油菜秸秆,是季节性休耕。”对照乐山的撂荒地判定标准,督导小组成员确认这块田地并未撂荒。 乐山市农业农村局农田管理科科长杨茜告诉记者,年督导小组进行了第一轮摸排,但各区(市、县)上报的撂荒地数据参差不齐,“土地耕作是一个动态过程,仅从当前的种植状态,很难分辨其是否撂荒。” 耕地闲置多久算撂荒?征而未用的承包耕地是不是撂荒地?面对摸排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制定统一标准,成了乐山摸排撂荒地数据的关键一步。 结合全省撂荒地整治工作的相关要求和本地实际,乐山以年颁证确权完成时的农户承包耕地信息作为判定基数,将“农户承包耕地闲置1年以上未耕种的”纳入撂荒地统计。 有了标准,乐山建立完善“村组摸排,乡镇核查,区县审核,市级抽核”的四级监测体系,至5月底,全市摸排出撂荒地面积.71亩。 考虑到受耕地情况、农户耕种意愿、作物生长周期等客观因素影响,撂荒地面积数据存在动态变化的可能,乐山还在市县两级建立起“月调度”“季通报”的跟踪监测机制,动态管理耕地撂荒情况。强基础提升耕作比较效益 “清家底,更要查原因。”张羽拿出一本台账,其中不仅将各区(市、县)撂荒地的具体数目细化到村组,还注明了耕地撂荒时间、撂荒原因、复耕方式和复耕主体。 “全市各级农业部门都以此为标准建立了统一的台账。”张羽表示,这样有利于出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也便于对复耕情况进行有效监管,防止复耕农田再次返荒。 记者翻看台账发现,在乐山导致部分耕地撂荒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条件差、劳动力缺失、种植效益低、业主流转土地后经营不善等多种情况。 把握症结,才能“对症下药”。以“耕地生产条件差导致撂荒”的情况为例:在当地的传统农业乡镇乐山市市中区茅桥镇,摸排出的.65亩撂荒地,几乎全是“吊边吊角”、耕种难度大的田地。 目前,该镇已通过动员农户自行耕种、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助耕等“四步走”工作方法,复耕撂荒地.66亩,但仍有部分“边边角角”的地块难以复耕。 改善生产条件,成为“动态清零撂荒地”的基础。茅桥镇副镇长李晓林介绍,下一步茅桥将整合资金万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把‘边角田’‘融’进好田里。” 他解释说,在通过整地、平渠、调整生产道路等方式对地形地块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原有的“吊边吊角”地块大多会被分解消化,“提升耕作比较效益,能更有效地解决撂荒地问题。”抓关键激发农业内生动力 要让土地从此不再“沉睡”,改善耕作条件是基础,提高农户或业主的耕作意愿、提升耕地种植效益、从而激发农业生产发展的内生动力更为关键。乐山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宋超认为,这就需要引入“实力强、懂经营、懂市场、眼光长远的‘带头大哥’”。 乐山市悦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就被寄予了“带头”的期望。 从事粮食蔬菜种植已有多年的罗凯曾赴多个城市为扩大种植规模选址,最终在乐山市市中区流转了亩撂荒地,“在城市近郊,如此规模的耕地实属难得。” “这也是我们找准自身定位,精准招商的结果。”宋超介绍,这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但撂荒多年,仅平整土地就需投入万元以上,“须引进有实力的业主进行长线投资。” 目前,这亩撂荒地已经完全复耕,采用“粮蔬轮种”的方式,基地每年可生产玉米吨、大豆吨、萝卜吨。“照目前市场价计算,最多三年就可以收回先前万元投资。”罗凯信心十足。 乐山市中区摸排出的亩撂荒地中,与上述地块情况类似的有2多亩。“面积大、基础条件好。开展规模化种植才能更好发挥土地效益,做好稳粮增收的‘加法’。”宋超说。 多种方式推动复耕,截至目前,乐山全市已复耕撂荒地.13亩,复耕率达73%。乐山正在编制撂荒地考核评分表,撂荒地整治工作将被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