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文化ldquo中国古代第五大

北京皮肤病医院地图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314/8744653.html

(卓筒井取卤)

提起卓筒井,人们首先会想到遂宁市的大英县。因为在当地,至今还保留着41口井灶遗址,分布在方圆6平方公里。其中有一口大顺灶,完整地保存着钻井、取卤、制盐的原始工具和设施,是卓筒井工艺硕果仅存的尚能生产的盐灶。年,大英卓筒井被纳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此同时,该县还投入大量物力和财力,抢救性恢复了部分井灶,把卓筒井打造成旅游景点,引来众多中外游客驻足观赏。

  其实,大英县并非卓筒井的发源地。相关文献清楚地载明,首先发明并广泛地运用卓筒井工艺取卤制盐者,不是大英人,而是井研人。

(简易井棚)

  北宋时期,井研县隶属陵州(今仁寿)管辖。熙宁四年(公元年),文同(字与可,画家)任陵州知州,在《丹渊集·奏为乞差京官知井研县状》一文中写道:“伏见管内井研县,去州治百里,地势深险最僻陋,在昔为山中小邑,至今已谓要剧索治之处。盖自庆历(公元年)以来,始因土人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以取咸泉,鬻炼盐色。后来其民尽能此法,为者甚众。访闻豪者一家至一二十井,其次亦不减七八”。

  这是迄今发现的关于卓筒井工艺的最早记载。文中对卓筒井问世的时间、地点及规模都有着十分确定的表述。

(卓筒井工场示意图)

  再看看苏轼在《蜀盐说》中的陈述:“蜀去海远,取盐于井,陵州井最古”。“自庆历、皇祐以来,蜀始创筒井,用圜(音环)刃凿,如碗大,深者数十丈,以巨竹去节,牝牡相衔为井,以隔横入淡水,则咸泉自上。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为桶,无底而窍其上,悬熟皮数寸,出入水中,气自呼吸而启闭之,一桶致水数斗。凡筒井皆用机械,利之所在,无人不知”。

  这一段文字,更清晰地载明了卓筒井工艺的操作流程和科学原理。

  所谓卓筒井工艺,说得直白点,就是人们在找到“卤脉”之后,先挖去表面泥土,用石块砌成井口,随后在井口搭起井架,在井架上设置一个滑轮,然后利用“铤子”一上一下的冲击力开始打井,在打到一定深度的时候,开始将竹筒插入井洞,固定井壁,接着继续打井、下竹筒,直到卤水十分旺盛后才结束打井。最后把井架上悬挂的“铤子”换成竹桶,将地下的卤水一桶一桶地提取出来。

(卓筒井配套工具)

  井研县位于乐山市东北面,茫溪河中上游。西北群山起伏,溪水蜿蜒;东南阡陌纵横,平畴万顷。汉魏之时,井研县境隶属武阳;东晋置县,名曰“蒲亭”;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年),易名“井研”,沿用至今。“井”即盐井;“研”即精华。其所以名之为“井研”,是因为县境内凿井煮盐年代久远,出产的食盐精纯洁净。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年),陵州始建县废,所辖之地并入井研。从此以后,井研这个“山中小邑”,一跃成为“要据索治”。

  据文同与苏轼文中所载,北宋初期,陵州井研县的卓筒井工艺在蜀南已经颇有名气。其制盐成本仅为官井十之二三,而出盐量却相当于蜀南一半。富豪者一家开井一二十口,一般也不下于七八口。“盐利冒于西蜀”,“人物媲于上州”。盐业的兴旺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年),县人韩崇高中进士,首开井研科举之纪录;不久,又诞生了乐山史上唯一之状元(何栗)。至晚清末年,井研有4人出任宰相,80多人考上进士;至于举人、贡生,更是数不胜数。建文庙、开学馆,好学崇文,蔚然成风。

(卓筒井打井竿及提卤桶)

  井研人发明的卓筒井技术,其意义不逊于造纸、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在此之前,开凿盐井主要靠的是人力挖掘,上大下小,像一个硕大的漏斗。既费时日,又费成本,且极易坍塌,还只能局限在浅层开采。卓筒井技术采用顿钻冲击式钻井方法,利用杠杆原理,像舂米一样,通过人力或畜力带动钻头上下运动,从而达到凿井的目的。无需开挖豁口,无需下井作业;既省力,又安全。把井洞凿到一定深度后,再将楠竹掏空,嵌入洞中。既可固定井壁,又便于淘取泥石。筒筒相接,深可达百丈。

  卓筒井技术的诞生,对打井开采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方面,使井盐开采从大口径浅井采卤发展到小口径深井采卤;另一方面,由于卓筒井深可达百丈、甚至数百丈,竟无意间采出了盐层下面的石油。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正德末年(公元年),嘉州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沃之以水,则焰弥甚,扑之以灰则灭。近复开出数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于井尔。”

(晒卤)

  石油这一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文明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是世界能源史上的重大变革,其影响之巨大无与伦比。而卓筒井的核心技术——冲击式顿钻凿井法,便是天然气和石油开采钻井技术的鼻祖。因此,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卓筒井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而《中国井盐科技史》和《中国钻探技术史》则称卓筒井为“世界近代石油钻井之父”。

  作为卓筒井技术的发祥地,作为开采出第一桶石油的乐山人,我们需要为先祖的勤劳和智慧自豪!

作者:石念文

主编:刘璇

总编:刘建华

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