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60315/4789110.html
封面新闻记者黄勇
经过宋末元初、元末明初的连年战乱和移民迁徙后,主要生活在北方的雷姓人,尤其是陕西的雷姓人,遭受重创,人口急剧减少。南方的雷姓人口增加,雷姓重心逐渐移到南方。
明朝时的全国雷姓人口大约有15万人,排在全国各大姓氏人口的第位后去了。宋朝时的雷姓人口有17万人,这意味着,在宋元明年里,雷姓人口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下降,而这年里全国人口的纯增长率是20%。明朝时,在宋朝排在第三的江西,一跃成为雷姓人口第一大省,大约有4.5万人;宋朝时连前10名都没有进入的湖南,成为雷姓第二大省,此后分别是福建、山西、四川、湖北,陕西从宋朝的第一位跌落到第七位。雷姓人口呈现出由西北向南和东南移动的态势。
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后,在持续上百年的湖广填四川大型移民运动中,大量雷姓人迁徙入川。雷姓移民在四川新家园繁衍生息旺盛,为如今四川成为雷姓第一大省奠定了牢实的基础。从全国范围来看,明末清初时,有一批雷姓人迁居到了台湾。到清朝中叶,雷姓的分布更为广泛,部分人开始移居海外。尤其是清末,雷姓人纷纷远涉重洋,前往东南亚一带,造就了如今东南亚国家有大量雷姓人分布的局面。
明初洪武年间,山西雷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之一,被分迁到陕西、甘肃、湖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在四川,由于元末湖北人明玉珍占据四川建立大夏政权,大量湖北人跟随明玉珍,以各种方式进入四川。
朱元璋平定大夏政权后,又实行湖广填四川的策略,使得四川雷姓人口大为增加。而且,在整个明朝,仍不断有雷姓人迁入四川。
元末明初,湖广麻城县孝感乡的一支雷氏八大房人入川,落业在井研县。
到了明末,这支雷氏中的雷应錡等族人,聚众抵御流贼,激战数日,雷应錡等人战死。
年龄尚幼的雷应銮、雷应学侥幸逃出,到了泸州,后又逃到贵州。清朝定鼎后,二人回到泸州定居,繁衍生息。
古蔺县二郎镇《雷家沟宗祠祖籍叙》中记载,入川始祖雷尚明,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明朝嘉靖年间,“因乱勤王,仓皇入蜀。”
相传,雷尚明最初住在富顺县柑子坳老鹳窝,娶卢氏,大儿子雷爱然乐善好施,二儿子雷敬然一边种地一边读书。
到了第三世,雷氏耕读传家有了成效,雷家有3人成为叙永府府学庠生。
后世又出了不少读书人,雷氏家族成为当地一大望族,不少族人陆续迁出,古蔺县二郎镇这一支即其中之一。
万历年间,原住宁国府江宁县(今江苏江宁县)竹子巷的雷迅,入川出任永川县(今重庆永川区)知县。
雷迅后来落业在宜宾鹿角心(今宜宾市翠屏区南广镇大益社区境内),又迁往兴文县大河乡。兴文大河雷氏,尊奉雷迅为入川始祖。
江安县底蓬镇一支雷氏族谱记载,其入川始祖雷家冕在万历时期,从麻城县孝感乡入川。
清初,雷家冕因护送吴三桂到云贵川,落籍在叙州府(今宜宾市)风动乡小红桥芭蕉坝。
如今,雷家冕的后嗣主要在江安县底蓬镇大井、苦竹林、吴家林、犀牛石等地繁衍生息。
整个明朝,包括四川在内,雷姓在各大领域都不显,因此,见诸史册的雷姓人很少。
即使进入清朝后,雷姓相比其他姓氏来说,也都比较沉寂。
特别致谢:
本期雷姓稿件的采访和资料,得到雷志祥、雷其武先生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