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年底,四川省下辖18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其中,就资阳市来说,人口超万,为四川省地级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南与内江相邻,北与成都、德阳接壤,东与重庆、遂宁毗邻,西与眉山相连,是四川省唯一一座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历史上,北周武成二年(年),迁资州至资中故城,时因县城在资水(今沱江)之北,于资中故城改置资阳县。一首先,资阳市隶属于四川省。在地理位置上,资阳位于东经°21′~°27′,北纬29°15′~30°17′,处于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的中间。是四川省连接成渝双核的中心城市,北靠成都(相距88km),南连内江,东接重庆(相距公里)、遂宁,西邻眉山。资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毫米,年日照时数小时,年平均无霜期长达天。全年云雾多而日照少,空气湿度大而昼夜温差小;平均风速小,大风日数少。资阳市各县区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降水量mm左右;年日照小时左右;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6.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5℃左右。二就资阳市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古蜀国的疆域。公元前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四川省资阳市一带属蜀郡这一建制。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年),在该地区建县,名为“资中县”。属益州犍为郡,治所在今雁江镇。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资阳市一带成为蜀汉的疆域。南齐中兴二年(年),梁武帝代齐据有益州,古“资中县”废。西魏废帝二年(年)设资州,州治所在资阳。北周武成二年(年),迁资州至资中故城,时因县城在资水(今沱江)之北,于资中故城改置资阳县,始得资阳之名,此后一直沿用至今。三资水(今沱江),发源于川西北九顶山南麓,绵竹市断岩头大黑湾。南流到金堂县赵镇接纳沱江支流——毗河、青白江、湔江及石亭江等四条上游支流后,穿龙泉山金堂峡,经简阳市、资阳市、资中县、内江市、自贡市、富顺县等至泸州市汇入长江。全长公里。流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由此,就资阳来说,属于因为一条河而得名的情况。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资州治所从资阳县迁至磐石县(今资中北)。隋朝和唐朝时期,资阳县属简州、资州。南宋淳祐三年(年)废,并入简州。元至元八年(年),也即元朝建立后,资阳成为南宋和元朝的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四年(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资州改为资县,洪武六年(年)降简州为简县,复置资阳县。四最后,清朝建立后,资阳县属成都府。清雍正五年(年),设资州直隶州,州治为资中县。辖资阳县、内江县、仁寿县、井研县。到了年,阳县属下川南道,次年下川南道改为永宁道。年,撤销资阳县,设立县级资阳市,由四川省直辖,内江市代管。年2月,设立资阳地区,辖内江市的安岳、乐至2个县和代管的资阳、简阳2个市。年6月,撤销资阳地区和县级资阳市,设立地级资阳市和资阳市雁江区,资阳市辖原资阳地区的安岳县、乐至县和雁江区。简阳市由四川省直辖,资阳市代管。年5月,将资阳市代管的县级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如今,资阳市下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截至年底,资阳市总面积达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万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520.html